2005年9月8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平安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追寻新的人生
本报记者 陈卓

  大伟(化名)今年51岁,曾经有三进三出的经历,监狱里的日子几乎占了一半。前年刚释放回家的时候,挺迷茫的,一度用“小搞搞”打发时间。
    上虞市曹娥街道新沙村村干部成立的帮教小组看在眼里,决定好好帮他一把。其实大伟在监狱的时候,村里就帮他落实了两间宅基地,就等着造房子了。于是,村干部有的自掏腰包借给他钱,有的想办法找来钢筋等建材,大伟回家半年还没到就造好了两间两楼。村党支部书记俞国森还请人帮忙为他找了一个门卫的工作。房子有了,经济有着?t落了,村干部还每个星期都找他谈心,问困难也敲警钟。
    这些,都让大伟极为感动。“用汗水洗刷心灵污垢。”他决定不能再辜负大家的好心。大伟更加努力工作的同时还做点小生意,每月收入不错。他的转变还赢得了一位年轻姑娘的芳心,在大家的撮合下结了婚。这个昔日暴脾气的大伟变成了今天和气积极的大伟。
    “像看待平常人那样看待帮教对象,不另眼相看、不追究前科;以情感化人,在就业上优先考虑,竭力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,才能防止他们重新走上犯罪道路。”新沙村党支部书记俞国森总结了村里的做法。
    “来,进来坐坐。”泡杯茶,递根烟,座位挪近点……来村委会谈心的归正人员觉着自己得到的不仅有尊重还有重视,心就放开了,愿意吐真言了。
    “铁路、公路、水路三路交汇,104国道和329国道的交叉点——我们村的地址位置比较特殊。”新沙村村委会副主任兼治保主任金锦土介绍说,复杂的地理环境也让进出村子的人员比较复杂,相对要做好综合治理工作任务也重些。不过,做好对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工作,是个良方捷径。
    李方(化名)的转变是个最生动的例子。李方曾经因盗窃和打架斗殴进过监狱,2000年出来的时候,一时找不到工作,家庭负担又重,思想不太稳定。
    新沙村的帮教小组根据他的实际情况,安排他进了护村队工作。这种信任让李方信心备增。“有那么多人关心我,我会踏踏实实工作。”
    李方真没让大家失望,2002年,他还因为成功抓获2个抢劫犯成为见义勇为英雄,收到了上虞市公安局的嘉奖。5年护村队员的经历中,李方与同伴抓获的窃贼不下20人,替村民挽回的经济损失达10多万元。现在村里盗窃明显减少,村民都夸李方他们来着。
    上虞市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,对新沙村的经验也非常重视,准备总结推广
    他们的经验。据统计,近4年来,新沙村的归正人员安置率达到100%,而重新犯罪率为0。新沙村也连续4年被评为上虞市治安工作先进集体。